科学认识沙尘暴 听“地球卫士”卢琦怎么说?
新华网北京3月25日电(郭香玉)据中央气象台预报,3月24—27日,受冷空气大风影响,北方地区多沙尘天气,新疆东部和南部、青海北部、甘肃大部、内蒙古大部、宁夏、陕西中北部、华北、黄淮、江汉北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,其中,新疆东部和南部、内蒙古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沙尘暴或强沙尘暴。如何科学认识沙尘暴,新华网专访了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、三北工程研究院院长卢琦。
记者:据中央气象台预报,北方将出现大范围大风沙尘天气。请您谈谈近期沙尘天气的主要成因。
卢琦:每年的3—5月,是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的多发期。沙尘天气的发生有三个要素。一是地表沙物质,二是有大风,三是局地有冷热交换的湍流。春季冷空气活动偏多,大风天气比较多,再加上有局部的湍流,就容易发生局地和大范围的沙尘天气。影响我国的沙尘源既有境内的,也有境外的,我国北方有八大沙漠、四大沙地等地表沙源。
记者:最近十多年来,大家对天气状况整体感觉是越来越好,为什么沙尘天气还在持续出现?
卢琦:据监测,最近十年沙尘天气变少了。但是沙尘天气作为一个自然过程,它有一些周期性的变化,少了并不等于没了。沙尘天气主要受每年大风、降水等自然条件的影响。举例说,如果上一年份或者春季降水充沛,沙尘就会变少。如果降水比较少,干旱的年份再遇上强风,那沙尘就会变多。我觉得这种周期性的变化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。沙尘暴是目前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,会长期存在。但通过种树种草等生态工程建设是减缓沙尘天气的有效措施。
记者:如果遇到不同程度的沙尘天气,大家分别该怎样应对?
卢琦:就像地震、海啸,沙尘是一个自然现象和自然的天气过程。我们本身没有太好的办法来抗衡它,现在主要的应对就是防御、躲避,直到大晴天气回归。
我们国家现在有很好的预报机制,气象部门提前3-5天甚至一周就能开始向公众预报沙尘天气。那我们知道了就要做好个人防护,比如关闭门窗、小心高空掉落物等。严重的时候甚至要通知大家减少外出,更不要进行户外活动。如需外出活动,请一定正确佩戴防护口罩。
记者:经常有这样的呼吁,大概是“要以积极的正常心态看待沙尘天气”,您怎样看待这样的说法?沙尘天气将来会通过人类的努力消失吗?
卢琦:沙尘天气是一个自然的存在,在没有人类之前就已经有沙尘了。那我们应该放平心态,坦然面对。除了前面提到的防护意外,我们也要采取积极治理的态度和措施来迎接挑战。要科学认识沙尘暴,在形成沙尘暴的要素中,天气系统是人类难以控制的,但土地沙化是可防可治的。在沙尘源区和路径区种树种草,可以增加地表植被,防治土地沙化,减少沙源面积,对于减缓沙尘暴发生频次和强度、降低灾害损失具有一定作用,通过种树种草等生态工程建设不可能根除沙尘暴,但需要长期坚持,久久为功。
义务植树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,像每年3月12日植树节提倡的那样,我们每个人坚持植树造林,荒山披锦绣,沙漠变绿洲。
同类文章排行
- 科学认识沙尘暴 听“地球卫士”卢琦怎么说?
- 年轻劳动者警醒!揭秘尘肺病年轻化背后的危险
- 2024年工贸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大盘点
- 有限空间作业前需要进行哪些风险评估?
-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(2023年4月版)
- 除了冰墩墩,本届冬奥会上还有这些环保“黑科技”值得我们关注
- 1月1日起,所有企业要按照此标准配备劳动防护用品
- 四批医用外科口罩超17万只被厂家主动召回
- 因销售不合格口罩上海联家超市被罚款29万元
- 一次性隔离衣穿脱流程应该是这样的
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